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學子筑夢鄉野:用專業點亮童心 以教育賦能書寫鄉村振興答卷
(文/黃海洋 霍寧波 攝影/張越涵 唐奡宬)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根基在教育。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以下簡稱 “中飛院”)始終將助力鄉村振興作為立德樹人的生動實踐場,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為紐帶,組織民航學子深入幫扶一線,用專業所長浸潤童心、用青春力量點亮夢想,在田野間書寫 “教育扶智、青春助鄉” 的時代篇章。
黨建引領聚合力,構建鄉村振興 “育人橋”
中飛院黨委高位謀劃,推動全校基層黨支部與幫扶村支部結對共建,將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實效。通過 “支部聯建 + 專業賦能 + 持續幫扶” 模式,師生們的愛心與知識精準滴灌至四川越西縣板橋鎮漁洞村、新民鎮瓦曲覺村等幫扶點的兒童心田,探索出 “情感浸潤、信念引領、可持續賦能” 的特色路徑。
其中,飛行技術學院 “愛在越西 - 藍天童行”志愿服務隊聯合航空工程、空管、空乘、空保等專業師生組成的暑期實踐團隊,成為連接校園與鄉野的 “藍天紐帶”。他們帶著民航人的嚴謹與溫度,以準軍事化管理體驗教會孩子們 “規矩塑形、奮斗鑄魂”,讓 “收獲源于汗水、幫扶激勵成長” 的信念深植童心,為寂靜的鄉村暑假注入蓬勃生機。
專業賦能播希望,點亮童年 “藍天夢”
“用民航專業點亮鄉村孩子的視野,比單純物質幫扶更有力量。” 這是中飛院堅守的幫扶理念。實踐隊員們發揮專業優勢,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場場 “云端盛宴”:飛行學員拆解飛行原理,工程學生講述發動機核心,空乘示范禮儀規范,空保傳授應急技巧,空管揭秘空中交通指揮…… 制服的挺拔身影與藍天的遼闊意象交織,在孩子們心中種下 “我要飛” 的種子。
為實現 “短期陪伴 + 長期賦能” 的閉環,中飛院構建起三維幫扶體系:夢想播種機:定期邀請鄉村孩子走進大學校園,讓高等教育的氛圍點燃 “知識改變命運” 的信念;成長加油站:設立考學獎勵金,以 “知識即力量” 的現實回饋,賦予持續進取的動力;心靈守護者:假期師生駐村開展面對面輔導,每月云端陪伴常態化,用溫暖話語驅散孤獨,讓希望之苗扎根生長。
“最害羞的孩子偷偷塞來一支攥熱的棒棒糖,紅著臉跑開的瞬間,勝過所有榮譽。” 帶隊老師的感慨,道出了實踐的真諦 —— 這份雙向奔赴的真誠,正是教育幫扶最動人的注腳。
領導關懷暖人心,青春擔當映初心
中飛院的鄉村情懷,早已融入血脈。十余年來,14 名掛職干部接續扎根鄉土,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始終堅守 “扶智更扶志” 的初心。今年暑期,學校黨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王維正專程奔赴越西縣實踐地,代表學院黨委向冒著酷暑開展實踐的師生們致以親切問候,并為大家和孩子們送上防暑降溫飲品,在炎炎夏日里帶來沁人心脾的關懷。
“你們把課堂搬到鄉野,用專業點亮童心,這既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更是民航學子‘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寫照。” 王維正與師生們深入交流,對實踐團隊 “將民航精神融入幫扶、用青春熱情點燃夢想” 的成效給予高度肯定。他寄語孩子們:“暑期社會實踐是錘煉本領的熔爐,更是踐行使命的舞臺。希望你們以‘嚴謹規范、精益求精’的民航作風,持續深耕這片土地,既做知識的傳播者,更做夢想的擺渡人,讓‘藍天夢’與‘鄉村夢’在田野間同頻共振。”
領導的囑托與關懷,讓隊員們備受鼓舞。如今,漁洞村的孩子們不再羞澀低頭,眼神里有了對未來的向往;瓦曲覺村的課堂上,“我能行” 的聲音愈發響亮。這些變化印證著:比書本更厚重的,是被希望擦亮的眼睛;比知識更深刻的,是被陪伴喚醒的心靈。
號召:讓青春在鄉野間綻放民航擔當
在此,中飛院向全體民航學子發出號召:走出象牙塔,奔向廣闊鄉野!讓民航的專業知識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讓青春的智慧與熱情,照亮鄉村孩子的成長之路。在躬身實踐中,你將錘煉 “鐵肩擔道義” 的民航擔當,在播撒夢想的同時,收獲一個更堅實、更豐盈的自己。因為每一次與鄉村孩子的牽手,都是對 “立德樹人” 最生動的詮釋,都是為鄉村振興注入的青春動能 —— 這,正是民航學子寫給時代的答卷。
來源:本文轉載于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陳述內容和觀點,不作為投資購買依據,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