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雙流縣大林鎮小堰溝村
四川成都雙流縣大林鎮小堰溝村
===========================
行政代碼:510122109
身份證前6位:510122
長途區號:028
郵政編碼:610200
隸屬政區:大林鎮
行政級別:村
車牌號碼:川A
小堰溝村相關網站:
·雙流旅游指南·雙流特產介紹·雙流十大特產·雙流十大景點·成都品牌網·成都旅游指南·成都特產介紹·成都十大特產·成都十大景點·四川品牌網·四川旅游指南·四川特產介紹·四川十大特產·四川十大景點
小堰溝村簡介
一、基本情況
大林鎮小堰溝村地處龍泉山脈西下,位于原水池鄉中心地段,離場鎮4公里,距雙流縣城46公里,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轄八個組20個老社(其中10個社地處深丘),有農戶816戶,總人口2518人,可耕地面積2968畝,是一個集農業生產為主,種養殖業為輔的復合型丘區山村。
二.發展情況
由于受特殊的丘陵地理條件制約,小堰溝村仍以傳統農業占主導地位,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小堰溝村從80年代末大力發展椪柑種植,目前種植規模已達1200多畝,90年代中期開始引進“60--4”優質桃種植,當前規模已達500畝(引進新品種雜交13、日本松山),2008年成立村雜柑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愛媛系列改接進行品種更新,09年后通過市場調研結合村域水果產業現狀,村確立了“因地制宜、梯級推進、多元發展”水果產業發展思路,采取穩椪柑、壯桃子、引愛媛、栽清脆李、建草莓基地的多元發展模式,多品種水果齊頭并進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椪柑留樹保鮮,林下養雞新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支柱產業搭建產業支撐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自09年農村四大基礎工程建設以來,特別是公共服務資金的注入,“富民興村、三百工程”對口幫扶工作的落實,小堰溝村公共服務“五站兩店一室”服務陣地高標準完成,完成了1.8公里社道硬化,完成了16公里碎石路建設,基本實現了社道戶戶通,改善了全村村民行路難農副產品運輸難問題,完成了四口塘堰整治,新建7口微水池,建設“U”型渠5000米,斗渠”三面光“3600米,改善了村民農業生產、水果種植用水條件。
三、 發展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1、極度薄弱的基礎設施導致發展滯后
全村18公里社道僅硬化了1.8公里,碎石路占全村社道的90℅以上,由于路基窄,基礎差,地形復雜,每逢雨季來臨路基損毀嚴重,“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路坑”的現實依然存在,由于缺指標、缺項目、缺資金長期得不到整治,村民行路難水果運輸難的問題久而不決;全村3個提灌站由于設備老化或屢屢被盜幾乎廢棄,每年深丘社用水用于維修設備、淘溝等要花去大量的人力、財力。8個組近28公里斗、毛渠由于基礎差、路段長無力維護,用水季節不能正常灌溉農田,洪水季節農田不是被沖就是被淹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
2、產業發展分布不均,欠規模、缺技術、品質差、銷售不暢、農民增產不增收。
1000余畝椪柑已有近30年歷史,樹齡大、品種老化、導致品質差,滯后現象嚴重,急待引進新品種,進行改良換代,500畝桃子由于缺乏技術支撐,除基地300畝桃子穩產增收外,其余200畝散種桃子收益甚微,有的甚至絕收,雜柑種植不過區區幾十畝,而且分布零散不成規模,清脆李也只有十余畝,由于分布不均不成規模,技術又跟不上,有種無收。“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斷鏈,諸多問題的客觀存在嚴重影響了村民水果產業發展積極性。
3、全域發展后勁不足
由于缺乏政策支持,項目指標、資金支撐,薄弱的基礎設施,落伍的產業發展,致使全域經濟社會發展后勁不足。從而導致村民行路難、用水難、發展產業難,村民致富增收積極性不高、路子不寬。所以就小堰溝村幫扶發展而言,硬化道路、水渠,確保提灌站的正常運行,不斷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形成做大增收支柱產業,拓展營銷渠道、開辟增收渠道是當務之急。
小堰溝村網友涼山州網歡迎您↓ 遠方來的朋友,你對小堰溝村怎么看? 源于博雅地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