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住房公積金為廉租房建設添磚加瓦
廉租房,困難群眾的福利房。這是城鎮困難戶居民的心聲,也是涼山州委、州政府花大力氣建設的民生工程。
住房保障的建設,需要財政資金的投入,也是保證保障性住房建設順利實施和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在這方面,我州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做了很多工作,主動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和州財政等部門的工作對接,多渠道籌集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及時分解下達中央和省上的補助資金,形成了州縣市財政按規定從國土出讓金收益、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提取廉租住房補充金、礦權“招拍掛”收入中以及一般預算中安排資金保障住房建設資金的籌措機制,保證了建設資金的有效投入。據涼山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自建立公積金制度以來,涼山州住房公積金中心共投入建設資金2.17億元到廉租房建設中,其中2012年投入6000萬元,2013年投入9000萬元,今年還將投入9000萬元支持廉租房建設。
近日,記者來到涼山州本級廉租住房小區桐梓林小區,桐梓林小區目前是我州最大的廉租住房小區,可容納住戶1004戶,按照每戶50平米的標準修建。走進小區,4幢18層高的電梯公寓坐落在小區內,小區設施完善,環境優良。
謝全衛就是桐梓林小區廉租住房的受益者,小區樓下的空地上停著一輛電動三輪車,小區物管員告訴記者,這就是小謝的“謀生工具”。走出電梯口,謝全衛就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了,由于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謝全衛行動極為不便,寒暄了一陣,他便坐在沙發上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謝全衛今年44歲,以前父母是西昌運輸集團總公司的職工,父母病逝后,謝全衛就獨自一人居住在一間十多平米的瓦房內,沒有經濟來源,就靠那點低保維持生活。“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住上那么好的房子,直到今年2月份拿到鑰匙的那一刻,我感覺我自己又有家了。”現在謝全衛白天就呆在家里休息,下午五六點鐘就騎著自己那輛電動三輪車到馬道鎮去給一個朋友守倉庫。有房住了,也有經濟來源了,這位40多歲的殘疾漢子對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在小區的公共活動場所,有許多老年人在活動鍛煉,陳婆婆今年70多歲了,耳聰目明,曾經吃過很多苦,靠著低保過日子,現在居住條件的改善讓陳婆婆很滿足,“有低保,有醫保,還有那么好的房子住,國家對得起我這個老太婆了。”
據悉,截至2013年底,我州共建成保障性住房4.75萬套,其中廉租住房1.25萬套。2013年,我州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8881套(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42.32%,基本建成8711套(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39.6%,竣工5669套(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18.85%,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2014年,我州將新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690套、經濟適用住房2700套,實施城市和小城鎮危舊房等棚戶區改造18601戶。今年我州將加快廉租住房建設,更好的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把住房保障工作作為一項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工作,真正做到“人人有房住,居者有其屋”。
(本報記者 央青)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