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質量強州的實施意見
涼山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質量強州的實施意見涼府發〔2014〕15號各縣市人民政府,州級各部門:
為充分發揮質量的戰略性、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突出抓好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以質量升級推動經濟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根據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質量工作考核辦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建設質量強省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4〕5號)要求,現就加快建設質量強州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一)產品質量目標任務。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建立質量管理、標準化、計量檢測體系,推廣先進技術手段和現代質量管理方法,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加大對食品、藥品、農產品等民生產品風險監測和抽查力度,建立健全質量安全區域監管和分類監管制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劣違法行為。加快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動產品向優質化、品牌化發展。到2020年,食品、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優良,強制性產品認證100%覆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3%以上;質量競爭力指數位居三州第一、全省中上水平,質量損失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工程質量目標任務。建立健全政府監督、行業自律和中介服務的監管體系,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提高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加強工程抗震設防,增強公共建筑抵御地震災害能力。完善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天府杯獎”,打造一批工程建設品牌企業。到2020年,重點工程項目一次性合格率達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0%;無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發生,人民群眾對工程質量滿意度顯著提高。
(三)服務質量目標任務。建立健全生產性服務業標準體系,大力推進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試點,不斷提高生活性服務業質量,建成一批農業、服務業、旅游業國家級和省級服務標準化示范區。以品牌為載體,支持涼山服務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大力提升外包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信用評價、品牌價值評價、認證認可等專業服務質量。到2020年,服務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基本建立,生活性服務業用戶滿意度指數達85%以上,生產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指數達80%以上,對消費者糾紛的處理滿意度指數達到98%以上,培育10戶重點服務業企業或企業集團。
(四)環境質量目標任務。加強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建設,加強環境綜合治理,開展國控、省控區域重金屬污染物減排工作,切實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國家級和省級生態縣、生態鄉鎮及州級生態村、縣級生態家園等生態細胞工程建設,確保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推進各縣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和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實現互通聯網,定期公布空氣質量狀況。強化實施在線監測,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加強工業大氣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限期淘汰黃標車。推進清潔生產,深入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節能減排。到2020年,“三大流域”國控、省控斷面優于Ⅲ類水質的比例達到100%,劣Ⅴ類水質的比例低于5%,省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城市比例達到90%,初步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五)產業質量目標任務。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快改造傳統行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堅持產業興州、三產融合、“四化”同步(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持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三次產業協調健康發展,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釩鈦稀土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優質煙葉花卉蠶桑特色農產品基地和四川旅游次中心。以培育釩鈦、稀土、新能源三大戰略新興產業和發展壯大七大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水能水電、冶金礦產、金屬材料、鑄材建材、裝備制造、煙草化工、食品醫藥),推動西昌釩鈦產業園、冕寧稀土高新產業園積極爭取創建國家級重點產業園區,推動成涼工業園、會理有色產業園、雷波磷化工產業園創建省級重點產業園區。到2017年培育發展2個五百億級(西昌釩鈦、會理有色)、8個百億級(成涼、太和、德昌、冕寧、雷波、寧南、鹽源、會東)、8個十億級的產業園區。到2020年,培育釩鈦開發區1000億、稀土開發區300億元的產業園區,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產品、工程、服務三大實體質量有效提升,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形成相融并進、多點多極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二、工作重點(六)推進質量創新工程。引進推廣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重大科技平臺建設的經驗及科研成果。支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加大對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發。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推行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應用技術。加快建設一批質量創新基地、質量教育基地和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到2020年,全州質量教育基地達到10個,創建國家級、省級質量強市示范城市5個,引領企業和區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進一步夯實以技術、標準、品牌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發展基礎。
(七)推進質量標準工程。以我州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加強技術標準研制,推動優勢技術向標準的集成轉化,占領產業“制高點”。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增強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加快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整合全州標準信息資源,加強對國外技術標準的風險預警,建立有效應對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機制,通過制(修)標、采標、推標、轉標等“一系列”標準化活動,全面提升我州標準化總體水平。對參與或主導制定行業標準、四川省(區域性)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八)推進質量品牌工程。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按照以消費滿意度和市場競爭力為基礎的評價機制大力推進全州品牌建設。到2020年,全州力爭創建“中國馳名商標”7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3個,“四川名牌”40個,“四川省著名商標”30個。各縣市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各類品牌規劃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制定品牌發展政策措施。按照《涼山州州長質量獎評審管理辦法》的要求,開展好5年一屆的“涼山州州長質量獎”評審工作,對全州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予以表彰獎勵,營造品牌發展良好環境。加大我州優勢產品的品牌培育和自主創新力度,變資源大州為品牌大州。積極幫助創牌企業申請國家的各類政策性基金、資金,引導推動企業爭創國家、省級品牌,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培育區域或產業核心價值點,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和龍頭企業牽頭制定地方和行業標準,聯合注冊創建區域性共享品牌。圍繞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重點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和企業,推動企業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變。充分利用涼山特色文化、獨特資源和地理、氣候特征,培育和申報一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保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名列全省前列。
(九)推進質量誠信工程。構建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信用體系,整合質量安全監管信息資源,搭建反映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與信用資源互通共享的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建立經營者誠實守信的自律機制和警示公示制度,督促經營者規范經營行為,自覺履行義務,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建立健全質量信用評價標準,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規范發展質量信用服務機構、評價機構,開展質量信用等級評價,促進質量信用產品的推廣應用,打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長效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凈化商品流通源頭。制訂實施質量信用“黑名單”制度,逐步形成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質量信用監督機制。開展質量誠信制度與文化建設,培育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建立信息共享聯席機制,形成共同助推我州質量建設和發展的合力。
(十)推進質量、計量惠民工程。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計量欺詐、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營造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完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處置機制,防范和處置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及重大工程質量等突發事件,切實增強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處置能力。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加強對產品、服務、工程、環境質量的監督,完善質量安全追溯、召回、區域監管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做好量值溯源、傳遞工作,加強對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強檢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質量、計量問題。
三、保障措施(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州政府成立質量強州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州質監局,承擔日常工作。各縣市要成立相應機構,將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強化組織保障。州級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切實解決事關公共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